PSK中国生存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9|回复: 16

少走弯路——刀具的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3 15: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尊敬的生存主义者,您还没有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沉默的武士 于 2023-1-16 08:46 编辑

首先奉献一个干货——《精锐单位军事行动对战斗刀具的选择》,这是一篇译自北约特种部队基础行动教范特种作战部队远程侦察与渗透作战》里的一篇文章。这里说的刀具单指直刀,原文如下:

虽然科技与军事技术已发展到信息化时代,但冷兵器在士兵的装备配置中仍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从切割、排障、修理、挖掘,到近身格斗,刀的用途其他装备依然无法替代。因此,训练有素的士兵总是谨慎地挑选任务装备。现代军事装备设计与制作领域为战场上的士兵开发了涉及各种环境和用途的装备,这迫使军队必须优化所有装备的重量——虽然它们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被考虑过。
北约军队和俄军都装备了为单兵个人部署而设计的多用途组合工具。北约的军队装备带有折刀的工具钳,俄军的则类似于多功能大型号折刀,此类装备的定义仅是工具,因此选择战斗刀需另寻蹊径。
最廉价的方案是直接使用刺刀参与所有任务,然而,这并不被精锐部队士兵所认可。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和南卡罗莱纳州的帕里斯岛,陆军精锐士兵和海军陆战队新兵们需要接受端起上了刺刀的步枪进行格斗的训练。目的是让训练更加接近所有可能面临的战斗场景并提升意志。事实上,接受过刺刀训练的精锐部队在实际行动中可能并不携带刺刀。刺刀的最初定义是装在步枪上的矛,现代特种作战已极难再现端矛对刺这种中世纪战斗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情报、装备和战术的较量,而精锐部队同时必须在装备与个人极限负重之间寻求平衡,这在40英里以上恶劣气候与复杂地形的远程徒步渗透任务中尤显重要。一些精锐部队的侦察小队在极端任务地区的个人装备总重量超过150磅,武装到牙齿与身姿轻盈并不能并存。
供应商们展示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刀供士兵选择,一些厂家声称他们制作有最合适的装备,而他们的竞争对手则宣称自己的产品是最优化的——尽管他们提供的产品至少在外型上相差甚远。一把合格的战斗刀需要具备包括外观功能、尺寸重量、材质性能三方面基本特质,选择上应遵守刃型、柄型、刃材、刀鞘四个基本挑选原则,一把理想的战斗刀是全龙骨贯穿柄的,尺寸适中,长度约12英寸,刃长约7英寸,刀身宽度在1.5英寸以内,厚度在0.20.3英寸之间;不含刀鞘的重量,控制在不超过400克。包括装刀鞘附件袋的物品在内(通常是保养与打磨工具)整个刀具系统的总重量不应该超过600
北约和俄国的军队中,不少单位和个人都习惯使用双刃直刀,著名的二战Fairbairn - Sykes突击队匕首即属此类,此类刀专为近战格斗设计,适合特种部队任务,但却局限于单一格斗功能,在拓展用途上则显牵强;单刃D型头直刀兼顾切割与军事用途,虽然牺牲了部分刃尖强度,但的确比双刃型的刃峰更坚固,现在仍有许多军用刀沿用此类刃型,比如瑕瑜互见的M9刺刀;一些厂商推出有T型几何头刃的刀,DEVGRU(海军特种作战研究大队,即坊间传称的海豹6队)在2000年初曾装备过STRIDER刀厂代表型的早期型号,它的刃型借鉴日本刀的外型并升级优化,设计意图是强力透穿坚硬物体,比如飞机外壳和汽油桶,但这款为硬汉而打造的高速工具在切割上并无太多优势,在精锐单位,现在仍有一些人在任务中随身携带它,他们的角色通常是CQB(室内近距离战斗)任务中的破门手;水滴头刃型的单刃直刀考虑了格斗和常规使用双重标准,矛型刃锋利于刺入且不易折断,弧形切割线适用于几乎所有切割任务,是精锐部队士兵的理想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选择那些S型刀刃的,一旦用钝,精细打磨才能使之再次锋利——任务中通常没有时间让你研究磨刀。
有些刀具在刀刃靠近刀柄方向设计了齿刃,用来对付重型切割任务,比如结实粗大的绳索,效率确实高于传统平刃,但是齿刃不易打磨,需要专用的棒型打磨工具,但考虑到任务的多样性,这样的组合刃依然值得选择。从越南战争开始,厂商就开始在一些型号的刀背上设计锯齿,锯在某些场合的确有用,但一定要避开选择那些拥有巨大背齿的,这类刀的锯齿与其说是工具,不如说是装饰——没有人愿意在使用中被刀背的倒勾阻绊;刀背的另一种设计是靠近护手部位的防滑槽,这种设计通常在单侧护手的刀具上存在,在使用直握的方式握刀时,这种防滑槽就体现出存在的意义,尤其在刀背有利齿的情况下。如果选择只有单侧护手的刀,最好挑那些设计有防滑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 15: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沉默的武士 于 2023-1-16 08:46 编辑

刀具的开刃方式也是制约刀具性能的一个因素,无论采用何种开刃方式,都必须要知道,锋利与结实耐用是对立的。可以削掉毛发的刀刃绝不适合劈砍坚固物体,像老式剃须刀那样为追求极限锋利而将两侧刀身打磨成凹下去的开刃方式极少出现在战斗刀上;能够斩断铁丝网的刀未必可以轻松切开厚厚一叠纸张。从刀脊开始往刀刃方向将刀身横切面逐渐过渡成V型的平磨方式是提供锋利的一种常用打磨方式,但它牺牲了刀身的强度,别用这类刀干重活儿!用凸磨方式打磨的刀刃体现出坚固的刃型,它使刀身的横切面看起来如蛤蜊一般饱满,这类刃型是制作方精心打磨的结果,然而麻烦也出在这里,一旦用钝了,需要同样专注的精神和专业的工具才能恢复它的锋利——如果你想要它回到接近原来的外型的话。一把坚固耐用又不失锋利的战斗刀通常是在刀身横切面边沿的中间点或者靠上一点的位置开始向下打磨成V型,保留钢材切割后的原本厚度,避免整个横切面都被打磨成V型。同时,不能将V型向刃锋的过渡面打磨成凹面。
刀柄对于一把战斗刀来说同样至关重要!它的设计需要考虑各种极端环境,持握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耐腐蚀和高温、绝缘等方面。理想的刀柄要有合适的长度,大小适中,戴手套也能方便操控,过短过长、过大过小都不行。不要选择直径太小的刀柄,比如二战时SAS部队配备的英国Wilkinson Sword刀具公司为其制作的Fairbairn - Sykes突击队匕首以及现在的派生型,这种刀的整体设计思路是为了轻便敏捷,此类刀柄很容易让握刀的手疲劳,且不易握紧;刀柄的防滑纹路也不能过多,否则容易磕手,也难以打理;指槽的存在便于紧握不易脱落,如果没有指槽,则应该在刀柄末端靠近小指方向设计一个阻拦凸起,以防止使用中脱手;部分刀柄会在柄后延伸出一段龙骨柄心,用于击破和砸击,不管选择是否有延出柄心的刀柄,柄的末端都应该有可以系绳孔,便于高处和水下作业时的安全性;夹片式的刀柄向使用者展示出坚固的一体刀身,但刀柄露出的金属部份无法绝缘,同时,固定夹片的螺母很容易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被汗水和海水渗透而腐蚀柄心,清理和保养起来更麻烦,如果选择此类刀柄的刀具,需要具备细致的耐心且不要选择木柄;缠绳式刀柄握起来牢固且手感舒适,柄绳也可以用来应急,但柄绳也极易吸收汗液和水份,不及时清理会腐蚀柄心,而清理后再次缠好则相当费时,除非你是个不折不扣的编织爱好者且有在战斗环境中支配时间的特权;由耐高温抗腐蚀尼龙材料制作的全包裹型刀柄提供了包括:绝缘、金属防腐、抓握舒适度和便于清理的优势,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要选择有护手的刀柄,单侧护手可以提供多种握法,且便于携带。
刀刃的材料永远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工业的发展使之不断有更新型的刃材被开发出来,但目前为止,仍没有一种材料是全能的。考虑到战场环境的因素,刀应该使用抗腐蚀的优质不锈钢制作,虽然工具钢具有比不锈钢更佳的韧性,但却很容易受蚀,战场环境下这是硬伤,虽然不锈钢也会锈,但包裹有耐磨防腐镀层的刀身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有些战斗潜水员的刀是用钛合金制作的,这是针对水下任务的特点,利用了钛金属的无锈特性、抗磁性和相对传统钢材更轻的重量,但是钛金属的硬度太低,并不适合更加复杂的环境,因此在制刀界并未被广泛采用。刀身的硬度应该控制在58HRC60HRC
设计优化的刀鞘对于一把战斗刀来说是如虎添翼,刀鞘的设计与制作是考究而严谨的。设计合理的刀鞘即易于拔刀又不易使刀脱落。KYDEX板材广泛使用于制作战斗刀鞘,这种材料轻便,易于打理,加热后兼容于各种刀型,并宣称具有快拔的优势,但是KYDEX板材的刀鞘在极寒地区极易让刀冻结在鞘内而无法拔出,极地任务时应避免携带KYDEX鞘的刀;除了猎刀,有部分厂商目前仍在使用皮革制作战斗刀鞘,无论皮制刀鞘制作得如何精美考究,它都不适合战斗任务,尽管DEVGRU2011年于巴基斯坦实行杰罗尼莫行动(猎杀本.拉登)时,有队员携带了Winkler的木柄皮鞘刀具,但这仅是该队员的个人嗜好,并不代表精锐部队的选择宗旨。具备各种携行方式且带有尼龙外衬的ABS刀鞘是战斗刀的好搭档,它由ABS材料的防割内衬和可装载保养、打磨工具的外置尼龙携行套组成,并且在内衬和尼龙套底部均开有排水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 15: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沉默的武士 于 2023-1-15 13:34 编辑

总结一下,选择针对极端环境使用的刀,
需要避开的:S型刀刃的刀(不易打磨,如国产二代警匕)、刀背有巨大背齿的刀(如极端武力的捕鲸叉,使用时易被倒钩阻绊)、开刃方式是凹磨的刀(不结实)、缠绳柄的刀(绳索沾水和汗容易腐蚀柄芯,如挺进者BT的缠绳款)、手柄是木柄或者木片夹片的刀(容易腐蚀,如温克勒)、刀鞘是皮鞘的刀(易受腐且难以打理和保养,如温克勒)

选择方向:单刃矛头(类似绿贝那种)、单侧护手(便于携带)、不锈钢材料且要有镀层(不易腐且易于保养)、全包手柄(手感更好,易于保养)、刀背最好要有手指防滑槽(防止使用打滑)、刀柄最好要有指槽(持握更牢)、打磨方式是马刀式开刃(从刀身侧面中部二分之一处开始向下开V)、要有一段齿刃(方便切割绳索)、复合刀鞘而不是K鞘(极寒天气下K鞘会被冻住拔不出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3 21: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3 22: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4 07:57: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5 10:48: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5 21: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凹磨?我记得鹰朗EL02就是凹磨,但人家的耐操程度刀圈有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5 21: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这是鹰朗813热处理好的缘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5 21: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小折追求的是极限锋利度和便携性

哦,战术刀呀!那没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生存主义者社区

GMT+8, 2023-3-22 15:25 , Processed in 0.0251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