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生存主义者,您还没有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沉默的武士 于 2023-1-16 08:46 编辑
首先奉献一个干货——《精锐单位军事行动对战斗刀具的选择》,这是一篇译自北约特种部队基础行动教范《特种作战部队远程侦察与渗透作战》里的一篇文章。这里说的刀具单指直刀,原文如下:
虽然科技与军事技术已发展到信息化时代,但冷兵器在士兵的装备配置中仍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从切割、排障、修理、挖掘,到近身格斗,刀的用途其他装备依然无法替代。因此,训练有素的士兵总是谨慎地挑选任务装备。现代军事装备设计与制作领域为战场上的士兵开发了涉及各种环境和用途的装备,这迫使军队必须优化所有装备的重量——虽然它们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被考虑过。 北约军队和俄军都装备了为单兵个人部署而设计的多用途组合工具。北约的军队装备带有折刀的工具钳,俄军的则类似于多功能大型号折刀,此类装备的定义仅是工具,因此选择战斗刀需另寻蹊径。 最廉价的方案是直接使用刺刀参与所有任务,然而,这并不被精锐部队士兵所认可。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和南卡罗莱纳州的帕里斯岛,陆军精锐士兵和海军陆战队新兵们需要接受端起上了刺刀的步枪进行格斗的训练。目的是让训练更加接近所有可能面临的战斗场景并提升意志。事实上,接受过刺刀训练的精锐部队在实际行动中可能并不携带刺刀。刺刀的最初定义是装在步枪上的矛,现代特种作战已极难再现端矛对刺这种中世纪战斗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情报、装备和战术的较量,而精锐部队同时必须在装备与个人极限负重之间寻求平衡,这在40英里以上恶劣气候与复杂地形的远程徒步渗透任务中尤显重要。一些精锐部队的侦察小队在极端任务地区的个人装备总重量超过150磅,武装到牙齿与身姿轻盈并不能并存。 供应商们展示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刀供士兵选择,一些厂家声称他们制作有最合适的装备,而他们的竞争对手则宣称自己的产品是最优化的——尽管他们提供的产品至少在外型上相差甚远。一把合格的战斗刀需要具备包括外观功能、尺寸重量、材质性能三方面基本特质,选择上应遵守刃型、柄型、刃材、刀鞘四个基本挑选原则,一把理想的战斗刀是全龙骨贯穿柄的,尺寸适中,长度约12英寸,刃长约7英寸,刀身宽度在1.5英寸以内,厚度在0.2至0.3英寸之间;刀具不含刀鞘的重量,控制在不超过400克。包括装进刀鞘附件袋的物品在内(通常是保养与打磨工具),整个刀具系统的总重量不应该超过600克。 北约和俄国的军队中,不少单位和个人都习惯使用双刃直刀,著名的二战Fairbairn - Sykes突击队匕首即属此类,此类刀专为近战格斗设计,适合特种部队任务,但却局限于单一格斗功能,在拓展用途上则显牵强;单刃D型头直刀兼顾切割与军事用途,虽然牺牲了部分刃尖强度,但的确比双刃型的刃峰更坚固,现在仍有许多军用刀沿用此类刃型,比如瑕瑜互见的M9刺刀;一些厂商推出有T型几何头刃型的刀,DEVGRU(海军特种作战研究大队,即坊间传称的海豹6队)在2000年初曾装备过STRIDER刀厂代表型的早期型号,它的刃型借鉴日本刀的外型并升级优化,设计意图是强力透穿坚硬物体,比如飞机外壳和汽油桶,但这款为硬汉而打造的高速工具在切割上并无太多优势,在精锐单位,现在仍有一些人在任务中随身携带它,他们的角色通常是CQB(室内近距离战斗)任务中的破门手;水滴头刃型的单刃直刀考虑了格斗和常规使用双重标准,矛型刃锋利于刺入且不易折断,弧形切割线适用于几乎所有切割任务,是精锐部队士兵的理想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选择那些S型刀刃的,一旦用钝,精细打磨才能使之再次锋利——任务中通常没有时间让你研究磨刀。 有些刀具在刀刃靠近刀柄方向设计了齿刃,用来对付重型切割任务,比如结实粗大的绳索,效率确实高于传统平刃,但是齿刃不易打磨,需要专用的棒型打磨工具,但考虑到任务的多样性,这样的组合刃依然值得选择。从越南战争开始,厂商就开始在一些型号的刀背上设计锯齿,锯在某些场合的确有用,但一定要避开选择那些拥有巨大背齿的,这类刀的锯齿与其说是工具,不如说是装饰——没有人愿意在使用中被刀背的倒勾阻绊;刀背的另一种设计是靠近护手部位的防滑槽,这种设计通常在单侧护手的刀具上存在,在使用直握的方式握刀时,这种防滑槽就体现出存在的意义,尤其在刀背有利齿的情况下。如果选择只有单侧护手的刀,最好挑那些设计有防滑槽的。
|